老年脑梗死:如何权衡抗栓与抗凝(转)

  5月6日,在2016年全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的老年脑血管疾病预警与防治分论坛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吴卫平教授就老年脑梗死抗栓与抗凝治疗的临床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吴卫平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吴卫平教授

  吴教授指出由于老年人血管、全身情况复杂,所以当遇到老龄脑血管病患者,其梗死和出血的双重风险就摆在我们面前。如何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将极大地影响患者预后。
  吴教授提醒对于老年高龄卒中患者的治疗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 以控制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主:
  其中吴教授重点就血压控制方面指出:高血压老年标准是年龄 80 岁以上的高龄患者,降压的话一般 150/90 mmHg 是可以接受的,单纯收缩压和舒张压不要降的太低,过低会影响患者心脏冠状动脉和肾的灌注。
  老年人脑循环储备低,舒张压低时,出汗多、劳累就会引起后循环供血不足导致眩晕、跌倒发作。
  在老年人房颤的预防方面,吴教授指出老年人房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而在房颤的用药方面也要注意评估。
  2. 慎重合理选用抗凝药物:
  吴教授还指出防止血栓形成,用好抗凝药,就要注意对患者行危险分层评级,综合出血风险来判定。抗凝药物选择方面也要综合考虑,剂量也要注意个体化,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高龄患者用抗凝药物时,最好查一下 SWI,看一下有没有出血风险,是否存在动脉淀粉样变。用药方面可考虑使用非华法林类和非维生素 K 拮抗剂的药物。剂量方面一般来说要低一点。
  另外,吴教授还建议对抗凝药物风险进行细化评估。尤其是阿司匹林的应用,INR 高龄患者建议最好不超过 2.5,并且要注意应该对其进行监测。可行 ADP 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动力图等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测。
  3. 慎重溶栓或行脑血管内治疗:
  吴教授最后强调抗栓治疗的时候要注意出血风险的评估。溶栓及支架治疗前就要评估其风险,淀粉样脑血管病等危险因素要充分考虑进去。所以由于高龄卒中患者危险系数较高,支架治疗一定要慎重,要在综合评估后再做出选择。
  总结:
  老年尤其是高龄患者有其特殊性,卒中的抗栓和抗凝要慎重权衡,只有在综合评估、密切关注下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其不良预后,并且卒中最佳的治疗应该是预防,控制危险因素是关键,尤其是可控因素。

知能医学模型

  知能医学模型是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医学教学模型制造商,专业研发制造各类医学教学模型产品20年。公司热销产品:心肺复苏模型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培训模拟人护理培训模拟人全功能创伤模型全功能急救模拟人演习用人体模型人体解剖模型成人护理模型等广泛应用于医院、医科院校以及大型企业中。

Copyright © 2009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知能医学模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3246号-1

电话:021-63809222、021-63818866 |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昆港公路1268号

 

<--这段代码是专属于这个站点的:shcpr.cn--> <--此段代码添加在前。为保证统计准确,请勿将同一段代码添加到多个站点中。--> <--以下为360推广网站流量统计代码-->